2024年11月11日星期一

和受恩(Margaret E.Barber)- 默默无闻的女传教士


和受恩Margaret E.Barber)(1866年—1930年),英国女传教士,以对中国基督徒领袖倪柝声王载的影响而著称。

和受恩是影响倪柝声最大的一位属灵前辈。是她将弟兄会内里生命派的著作介绍给倪柝声,由此将中国早期福音的性质转入追求属灵生命经历的阶段。倪柝声评价她的属灵经历相当之深。“她是一位在主里顶深的人”,后来倪柝声在1933年访问欧洲、接触了许多基督徒领袖后,评价说:“我真不容易能再找到一位可与和教士相比的,也许有一位弟兄可以。”[3]他形容她是一个发亮的基督徒,只要走进她的住处,立刻觉得神在那里。什么时候他去见一见和教士,和她谈一谈主,读一读圣经,就叫他知道自己是不够的。


读到她的简介,最感动的是她留给倪柝声那边圣经中的这句话:

“为己我无所求,为主我求一切。(I want nothing for myself,I want everything for the Lord!)”

默默无闻的女传教士----和受恩(M.E.BARBER)阅读摘录:

“似乎不为人所知。”(哥林多后书六章九节)

和受恩教士第一次受差遣到中国,是在一八九九年,到福建省埃州市,在仓前山圣公会所办的陶淑女子中学里教了七年书。她有基督丰盛的生命,溢流出美好的生活,吸引许多学生围绕在她身旁接受教育,因而引起了校长的不满和同工们的嫉妒。有人以为她热心过份到神智不清的地步。最后还被加上了莫须有的十大罪状。当她安静省察的时候,在主面前觉得:姆指与小指争吵,都是叫头受伤,还是离开这里吧!她就完全顺服,悄然地离开了陶淑女子中学。虽然如此,由于当时会督相信那些罪状属实,于是就将她遣回英国。那些告她的罪状还是送到了英国差会的总部。那时她就学了在十字架荫影下默默无声的功课,宁可忍受委屈,不为自己申辩。直到差会负责人对她说:“我用职权吩咐你,不要隐瞒!”她才把一切的原委说了出来。虽然后来真相大白,然而她已付了相当于生命的最高代价。为着满足神的心,她宁可撕碎自己的心。名誉是人的第二个生命,对于事奉主的人更是如此。她在十字架的荫影下不肯抢救自己,像约瑟一样:“被撕碎了!撕碎了!”(创37:33)。

从外面来看,两个没有差会支持的弱女子,能为主作什么呢?但是她们的属灵眼光一点都不弱。一心要得着当时十分落后的广大中国归向基督,这似乎是一个遥远的美梦。但是,她们看准了神必定为自己兴起一些有为的青年来,为此,她们就专一为这件事祷告。

她们一共祷告了十年,神听了这个祷告,在她住处的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复兴。神兴起了一些爱主的青年,其中有王载、王连俊、陆忠信、倪柝声、陈再生、张诗贞等弟兄。以及叶松芳、丁素心、宋希娟、林瑞玉等姊妹。只有神知道那一次的大复兴给中国的基督徒世界带来何等长远的影响!

然后她郑重的说:“所有在主手里的饼,主都擘开了才分出去的,没有擘开的饼是不能变化而养活别人生命的。”她又说:“弟兄,请你记住,多少时候,我真好象饼那样对主说:‘主啊!我奉献给你,但是心中偷偷在仰望说:主啊!奉献是奉献了,但千万不要把我擘开’。我们总是盼望把饼摆在那里,还是那样好看,还是摆在那里不动。但是每一块摆在主手里的饼是没有不被擘开的。”

她不传新派的社会福音,只传耶稣和他的十字架。

有一次倪弟兄和她谈一个问题:“到底主向门徒要求得多, 还是信徒向主要求得多。”倪弟兄的意思是主要求得多。她说:“不!我们所看见的都是人明显的失败,主所看见的是人暗中的得胜。”这些认识显然是她在主面前一个功课一个功课学来的,难怪她那样有把握相信神,那样坚定地拒绝仇敌。有一次,她一连四天病倒在床上,同工都不在,钱她没有了,厨子也因事回家去了。她就问神,为什么她会生病。主清楚给她看见这不是出于神,而是仇敌的攻击。她对主说:“如果我错了,就可以病下去,如果是撒旦的攻击就病不得。”她已发四天高烧,但是她立刻起来 ,写了一首诗,最主要的一句话是:“我对撒旦总是说‘不’。”写完了之后就出去做事,病也好了。神不仅借着疾病让她学功课,也安排其他的环境试验她,看她能否对父神总是说:“是”。

象古时亚伯拉罕一样,和教士不只学习从主手中接过以撒,也学习将以撒放回神的手中。她年老时有一次很盼望有一件皮衣来御寒,她一祷告,主就感动在美国的肢体寄来一件裘衣。有一天她穿上皮衣,遇到一位弟兄,那位弟兄说:“和教士你是个主的工人,怎能穿这样上好的皮衣呢?”和教士听了之后,就把那件皮衣收藏起来。从那一天起,直到她被主接去,都没有再穿这件皮衣了。她觉得如果因为穿皮衣就叫人跌倒,就宁可不穿。

比方说关于妇女讲道,他们的看法不同。后来她的外甥女黎教士作见证说,和教士从来没有跟倪弟兄为这事互相争辩。有时候倪弟兄来到白牙潭,和教士很乐意把讲台让给他,她自己在下面安静的听。从这里可以看出,主在她身上所做的工是何等的深。需要一个无己的生命,才能忍受别人的异议,记着别人的好处。这一切对于青年的倪柝声弟兄实在有深远的影响。

她象书拉密女一样,一生被主吸引,她并不孤单,

和受恩姊妹在她去世后仅遗留百余元,丧事结束后仅剩下几十元,她实在是积攒财宝在天上。

愿感动和受恩姊妹的灵加倍感动我们!!

Church that Abuse

 读书摘录:





耶稣基督是我们最终的榜样和我们唯一的牧羊人。耶稣称自己为好牧人(约翰福音 10:11)。好牧人会带领羊群,而不是控制羊群。


专制的牧师经常使用军事化的形象来说明他们严格的权威和纪律体系。


滥用牧养或门徒训练原则当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始于一世纪的教会。在使徒行传 20:30-31 中,使徒保罗警告说:“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谬论,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所以你们应当谨慎!”


Yeakley 在他的研究中发现,波士顿基督教会(也称为波士顿运动)在其成员中产生的不健康人格变化模式与在著名操纵性教派的研究中观察到的模式完全相同。数据……证明该教会中存在一种群体动态,影响成员改变他们的性格以符合群体规范……当人们成为基督徒时,圣灵会改变他们,但并不是通过让我们在心理类型上变得相同。来自圣灵的成长产生了一个由许多不同成员组成的身体,这些成员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执行许多不同的功能。P54


虐待教会采用的另一种有效控制机制是恐惧;害怕达不到标准,害怕离开教会会失去与上帝的联系,害怕精神上的失败。


虐待教会的精神精英主义可以从他们用来指代自己的一些术语中看出:

上帝的绿色贝雷帽上帝的末日军队忠实的残余上帝的特殊行动。正如一位前成员所说,我们相信我们处于上帝在世界上所做之事的最前沿。我看不起那些离开我们运动的人;他们没有所需的条件。他们不忠于自己的承诺。P61


思考分享:

美国有一个基督教信仰群体叫做 阿米什人 Amish,他们用闪避(shunning)的方式来对待被驱逐会员,坚持严格实施闪避,甚至到了这个地步:拒绝同配偶吃住,直到对方悔改自己的行为(来match 他们的信仰)。

有一部由澳大利亚导演拍摄的故事片《证人》用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阿米什人的生活。(Peter Weir,,1971年的 Homesdale 和1981年的 Gallipoli 为他赢得两座澳洲影视学院奖最佳导演奖。1985年执导了首部美国电影《证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